【全球聚看点】探路“两山”转化 擘画共富图景

寒冬腊月,南国小城化州绿意不减。行走在三江六岸休闲绿道上,悠悠碧波与葱葱花木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资料图】

以绿色为底色,茂名化州正在铺展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宏图。近年来,化州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夯实绿水青山本底,高质量打造“两山”典型转化模式,交出了一份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出色答卷。

2022年11月,在第十届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南昌年会上,化州市被生态环境部正式命名为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为目前粤西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探索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经验。

逐绿而行

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

化州的生态有多好,数据会说话:2022年,化州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7.2%,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2个国考断面实现稳定达标,创近6年来最好水平。

优越生态环境的背后,凝结了化州生态保护的辛勤努力。仅治水一役,就是一场艰辛的翻身仗。

水系发达的化州,境内主要河流有9条,全市水资源总量达到19.78亿立方米。同时,化州也是粤西的生猪养殖大县,常年保持生猪出栏量150万头左右。过去,由于养殖场多、分布广,废水直排江河,导致水污染问题频出。

“不生态,就淘汰。”近年来,化州市把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大刀阔斧调整扩大养殖禁养区面积,约二分之一土地被纳入禁养区范围。至今,累计投入约1.4亿元关闭禁养区畜禽养殖场6881家,拆除养殖栏舍面积约45万平方米。

污染整治不是简单“一堵了之”。在适养区,化州注重引导畜禽养殖场建好污染整治配套设施。

走进位于南盛街道山尾东车山村的化州市锦源养殖场,猪舍排水管道接通六级净化池,浑浊的污水经中科院研发的绿狐尾藻综合生态治污技术净化,最终变成可养鱼的清水。

“看,水面上绿油油的就是绿狐尾藻,投入成本低、治污效果好,收割的绿狐尾藻还可以用作饲料加工。”锦源养殖场负责人蔡健乐呵呵地介绍。如今,他养殖场的猪、鱼、鸡形成了循环经济,实现多头营收。

为护碧水长流,化州下放镇(街道)基层生态环境执法检查事项29项,打通生态环境行政执法“最后一公里”。每月,监测机构对各河长制考核断面共100余个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推动巡河护河常态化。

曾经又脏又臭的江河水面,如今水清了、岸绿了。今昔对比,演绎着一幕幕生态保护的化州故事。

在过去几年间,化州持续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落实见效,22座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运营,完成1643条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城乡生活垃圾实现市场化运作,新增高质量水源林造林5805亩,推进农业源、工业源、移动源、焚烧源等污染整治,全年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化州,财政的巨大投入也可窥见政府守护绿水青山的决心。经统计,2019年化州市生态环境保护投入2.3亿多元,占GDP比重0.42%;到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增至16.2亿多元,占GDP比重2.6%,财政投入是2019年的7倍。

“在化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干群的普遍共识和行动自觉。”化州市委书记邓泽友表示,化州将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推进高效能治理。

点绿成金

蹚出“两山”转化化州路径

绿色是化州的底色,然而绿水青山价值几何?

作为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之一,近年来,化州聚焦拓宽“两山”转化通道的时代发展课题,探寻实现环境保护、地方发展和民众增收的多方共赢路径。

三月开花,五月摘果。每年,数万吨的化橘红鲜果从化州的沃野林间采摘,经加工成为药品、香料、工艺品等,销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化州是全国最大的化橘红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化橘红之乡”。成功申报化橘红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获评“国字号”区域公用品牌、入选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声誉百强榜……得益于好生态,化州近年积极发展化橘红全产业链,成功蹚出点绿成金的富民路。

目前,化橘红产业规模从2000年的3000多亩发展到2020年的11.3万亩,全产业链产值已超百亿元,带动35万农民从事化橘红产业,直接带动经济效益12亿元,农户收入提高38%,以化橘红为主的绿色产业已成为当地最突出的富民产业。

“长期以来,化州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创新推动区域特色生态资源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加快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积极探索生态资源有效转化为经济价值和民生福祉的绿色发展路径,把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两山’实践化州模式。”化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邓向明说。

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化州化橘红产业打开发展新空间。在石湾街道,全国首个化橘红产业博览中心正加紧建设,宏伟的楼体轮廓渐显,未来将成为化州城市的新地标。化橘红产业博览中心通过“政府+企业”共建,向游客充分展示化橘红的前世今生,还肩负着做好化橘红产业延伸的功能。

相距不远,以打造农旅共享发展模式的广垦(茂名)国家热带农业公园,是化州“两山”转化的又一路径。该公园通过将有机水果生产示范、科普教育和农业生态观光旅游融于一体,示范带动周边地区10多个农场、2万多农民标准化种植水果,探索出一条富有化州特色的农旅相结合新路子。

包括化橘红产业、广垦(茂名)国家热带农业公园在内,化州依托自身资源特色,在生态环境保护、绿色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转化为生动的现实,打造了5种“两山”典型转化模式,形成了可示范、可推广的典型案例。

如今,生态农业持续激活化州县域经济“一池春水”,推动“含绿量”有效转化为“含金量”。2021年,化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36.5亿元。

行稳致远

推动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融合

《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动形成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美丽化州。

成功入选“两山”基地,于化州而言只是起点。在现阶段乃至未来,化州应如何利用“两山”基地,将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城市建设、产业开发项目有效融合,实现生态环境资源化、产业经济绿色化?

去年以来,化州市积极探索水环境综合整治与产业融合开发EOD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部分“两山”实践创新基地重大工程项目,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相关项目与关联产业开发项目有效融合,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的生态治理体系。

据介绍,化州市水环境综合整治与产业融合开发EOD项目围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和打造特色产业强市统筹发展理念进行谋划,总投资约29.8亿元,共包含5个子项目。其中,生态环境治理子项目有2项,关联产业类子项目有3项。该EOD项目已入选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金融项目储备库。

“EOD项目的实施,一方面为推进化州市幸福河湖建设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有力保障关联产业项目周边的基础设施配套。”茂名市生态环境局化州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将有效推动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等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化橘红、罗非鱼等绿色关联产业深度融合,有力解决生态环境治理总体投入不足、环境效益难以转化为经济收益等瓶颈问题,推动实现生态环境资源化、产业经济绿色化,确保化州“两山”基地创建行稳致远。

当前,化州正全力打造绿色金融品牌,打通基金、银行、证券、信托、租赁等投融资渠道,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提供融资支持。

以更严监管机制打造美好生态环境,以更大决心力度优先守护青山绿水,以更高绿色发展动能汇聚民生福利……如今的化州,青山隐隐,绿水悠悠,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天然画卷,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商和游客,也筑牢了百姓富裕、产业兴旺的根底。

撰文:杨建雄李斌李海浩

陈杨官梁惠花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关键词: 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