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生殖有望进医保 市场规模或达800亿
辅助生殖赛道再迎利好。
(资料图)
近期,国家医保局集中回复了关于建议将不孕不育、辅助生殖相关技术费用纳入医保的提案。国家医保局答复称,将逐步把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并鼓励中医医院开设优生优育门诊,提供不孕不育诊疗服务。
而这也不是国家医保局首次表态。早在2022年8月,国家卫健委等17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加强生殖健康服务,指导地方综合考虑医保(含生育保险)基金可承受能力、相关技术规范性等因素,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程序纳入基金支付范围。
国内辅助生殖药物生产厂家之一、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0513.SZ,以下简称“丽珠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辅助生殖技术进入医保将减轻患者就医负担,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随着辅助生殖用药的普及,患者的用药保障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市场空间达800亿
辅助生殖是指通过医疗辅助手段,对人的卵子、精子、受精卵或胚胎进行人工操作,使不孕不育夫妇妊娠的技术,其主要包括人工受精(AI)和体外受精(IVF,即试管婴儿)及其衍生技术。
太平洋证券的一组研报数据显示,国内人工授精成本一般为5000元/周期,而试管婴儿技术成本一般为25000~40000元/周期。而在2019年上市的锦欣生殖(01951.HK)的招股书也公布了一项更具体的数字,截至2018年9月30日数据,每个IVF治取卵周期的平均花费为4.8万元;每例试管婴儿花费将近5万元。
近年来,国内多个省份也先行出台关于辅助生殖相关扶持政策。
2022年11月,湖北省荆门市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中载明,对夫妻双方中至少一方为荆门户籍、女方年满35周岁、未曾生育过子女、确需实施辅助生殖技术的家庭,按每户累计不超过1万元的标准给予辅助生育补助金;2023年1月1日,杭州本地的惠民保“西湖益联保”新增了辅助生育相关项目,包括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两项“试管婴儿”项目,参保市民可获得最高3000元的报销;2022年,北京市医保局、卫健委和人社部共同发布的《关于规范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指出,将人工受精、胚胎移植等16项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北京市医保。
此外,包括上海、河南、天津等12个省市均发布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2021-2025年)》,均表示要增加人类辅助生殖服务机构的数量。
目前,我国已有与发达国家相当的不孕不育率,但其中接受辅助生殖服务的人群比例仍有很大差距。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8年的辅助生殖渗透率仅7%,远低于美国同期的30.2%。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Sullivan)曾预测,中国不孕症患病率预计将从2017年的15.5%增加到2023年的18.1%。
在我国不孕率逐步攀升的当下,辅助生殖技术的重要性凸显。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辅助生殖服务市场从2013年到2017年以15.2%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预计2017年至2023年将以15.6%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5年,中国辅助生殖行业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854.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4.5%。
从产业链上看,辅助生殖上游主要为生殖遗传学器械、辅助生殖所用器械及辅助生殖药物,下游则主要为辅助生殖医疗服务商。
有数据显示,国内辅助生殖服务市场仍由公立医院主导(市占率90%以上),其中,中信湘雅以市占率5.8%占据第一,锦欣生殖市占率为3.1%。
据了解,锦欣生殖主要提供以IVF为代表的生殖科服务,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约11.38亿元,同比增加32.5%。其中,ARS(辅助生殖)的收入贡献为44.2%。
而近年来,辅助生殖获批医疗机构少有增量,2022年5月我国获批的辅助生殖机构共有539家,仍存在供给缺口。辅助生殖药物则由于未来国产替换空间较大而备受关注。
上游率先发力
据了解,常用的辅助生殖类药物主要分为降调节药物、促排卵药物、诱发排卵药物和黄体支持药物四类。
虽然医保部门已将符合条件的生育支持药物如溴隐亭、曲普瑞林、氯米芬等促排卵药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但现阶段,以默克、默沙东为代表的跨国药企仍是主要的辅助生殖药物生产商,所占市场份额较大。
以辅助生殖应用最广且最大的促排卵药物品种——促卵泡素为例,早在1986年,雪兰诺(Serono,该企业后被德国制药企业默克收购)就推出了尿促卵泡激素(FERTINEX),1995年,雪兰诺又推出了纯度和安全性更高的重组促卵泡激素(Gonal-F)。而国内企业一直到21世纪才研制出这两款产品。2005年,丽珠集团尿源促卵泡素上市。2015年,金赛药业的重组人促卵泡激素上市,成为第一款国产的重组人促卵泡激素。
而国内包括长春高新(000661.SZ)、丽珠集团、仙琚制药(002332.SZ)等企业在辅助生殖药品市场有所布局。在平安证券看来,若未来辅助生殖药品市场进行集采,则有望推动市场竞争格局重构,从而为国产药企带来机会。
2023年2月8日,长春高新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生长激素在辅助生殖领域有所应用,现有的注射用重组人促卵泡激素、注射用醋酸西曲瑞克等为辅助生殖领域相关产品。同时,公司积极推进重组人促卵泡激素- CTP融合蛋白注射液、水溶性黄体酮注射液等新产品的临床研发进展。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长春高新辅助生殖领域的促卵泡激素销售收入近2.8亿元,占公司同期营业收入的8.5%。
据了解,丽珠集团拥有丰富的辅助生殖药物产品线,2022年前三季度,丽珠集团辅助生殖领域收入20.92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22.3%。其中,已上市的产品包括尿促卵泡素、尿促性素、绒促性素、重组人绒促性素、西曲瑞克。在研管线包括重组人促卵泡激素、高纯尿促性素、曲普瑞林微球、亮丙瑞林微球(3个月缓释)等。
“作为国内头部辅助生殖药物企业,公司一直在积极加大产品研发,已在辅助生殖领域形成强有力的产品梯队,具备非常强的市场竞争力。”丽珠集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未来,丽珠集团有望凭借产品性价比和持续强化研发创新,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市场份额。
对于加快渗透辅助生殖用药市场,加速辅助生殖药物国产替代进程所采取的措施,叶德隆告诉记者,丽珠集团辅助生殖用药主要包括降调节药物(市占率为15%)、促排卵药物(市占率为52%)、诱发排卵药物(市占率为3%)和黄体支持药物(市占率为30%)。其中,辅助生殖药品的国产替代核心是促排卵药物的国产替代。
据悉,目前丽珠集团产品已涵盖降调节、促排卵和诱发排卵三大环节。“未来,公司将在原有尿源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研发创新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重组产品的研发,加速推进重组促卵泡激素的临床试验,以及亮丙瑞林微球(3个月缓释)、曲普瑞林微球(1个月及3个月缓释)、丙氨瑞林微球(1个月缓释)和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1个月缓释)等瑞林类药物的研发进度,努力打造齐备且兼具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管线,完善辅助生殖领域销售网络渠道,拓展覆盖终端,以更突出的价格优势进一步提升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丽珠集团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