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点评“霸王条款”:网购、教培、网游问题突出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经营模式不断创新,特别是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格式条款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愈加广泛。但在日常生活中,不公平格式条款在消费生活中也越来越普遍,严重困扰着居民的正常消费。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开展不公平格式条款点评活动”总结。聚焦网络购物、教育培训、网络游戏、医疗美容、房屋、汽车及车险服务、通信服务、快递、旅游和管辖权等十大消费领域存在的不公平格式条款开展点评活动,推进社会共治,以期促进相关行业合规经营。


(相关资料图)

不公平格式条款较普遍个人信息类问题频发

与传统合同缔结形式相比,格式条款具有降低缔约成本、节约交易时间、提高经济效益的积极作用。但因其具有事先拟定、未与对方协商等特点,格式条款易包含各类不公平内容,使消费者处于不利地位,由此引发的侵害消费者权益现象比较突出。

据了解,中消协2022年8月发布的《“不公平格式条款”消费者认知及线索征集调查报告》中显示,接近九成(87.88%)参与调查者遇到过不公平格式条款。其中超七成的消费者在遇到不公平格式条款后,仍会选择继续交易,主要原因在于多数消费者被迫同意格式条款内容,否则无法继续交易,也有部分消费者在产生纠纷后才知晓格式条款存在问题;近两成的参与调查者在遇到消费纠纷后选择“默默忍受”。

关于造成不公平格式条款的原因,参与调查者认为一方面在于经营者过于强势和消费者相对弱势;另一方面在于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以及监管执法不到位。

为此,根据线索征集结果,中消协组织律师团对消费者反映强烈的网络购物、教育培训、网络游戏、医疗美容、房屋、汽车及车险服务、通信服务、快递、旅游和管辖权等十大消费领域存在的不公平格式条款开展系列点评,共计点评各类格式条款中存在的54个突出问题

问题主要包括经营者单方面变更服务协议、单方面减轻经营者责任或加重消费者义务、拒不履行售后服务、重要条款不显著提醒消费者注意等。

据悉,在中消协的倡议下,各地消协组织积极响应,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共同开展不公平格式条款点评活动,通过专项调查等各种途径搜集消费者切实关心的不公平格式条款。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在各地针对不公平格式条款的专项调查中,事关个人信息类的问题频发,涉及收集不规范、使用不当等

其中,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就新能源汽车行业不公平格式条款问题开展专项调查,搜集14家新能源汽车企业的47份协议,梳理出10个方面共15项不公平格式条款问题,主要涉及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两部分,包含协议交易对象不明、车企单方修改权无限制、车企免责条款过宽、收集个人信息不规范、个人信息使用不当等。

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采取自行搜集、通过第三方机构搜集及网上征集等多种方式搜集不公平格式条款线索4000余条,通过整理,最终确定个人信息类、游戏类、其他类典型不公平格式条款39条,涉及29家企业。

福建省消费者委员会对20个常用电子商务平台APP的优惠促销活动进行消费体验测评,聚焦有奖销售活动存在的促销规则不明、对消费者不利的限制性条件等问题。

推动法律和司法解释督促经营者合规经营

为了将点评活动转化为监管成效,中消协介绍,围绕上述突出问题,与司法部门、政府机关、行业经营者等进行密切沟通,及时通报相关情况。

具体的,中消协通过研提意见等方式将规范不公平格式条款有关建议反馈至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推动法律和司法解释作出相关规定;配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合同示范文本库建设,对具体行业的合同示范文本提出有针对性修改建议。

同时,中消协通过约谈某经营者,督促其修改销售合同中有关管辖权的不公平规定,依法合规经营,力争从源头上杜绝不公平格式条款。

此外,通过对不公平格式条款的点评和解读,让消费者进一步了解消费过程中隐藏的合同风险,提升消费者的依法维权意识。

与此同时,各地消协组织也与当地法院、市场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等开展横向联动,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重点主体加强监督,合力共治。以投诉热点为导向,将点评活动聚焦于消费者“急难愁盼”的行业,综合运用职责“工具箱”,打出维权“组合拳”,督促经营者合理合法制定格式合同,促进相关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中消协表示,下一步将和全国消协组织继续深化不公平格式条款监督治理工作,针对有问题的格式条款,综合运用建议、约谈、公开曝光等手段,及时开展社会监督,优化消费环境;必要时研究公益诉讼的可行性并适时提起公益诉讼,切实规范经营者的合同行为。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