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声” 寻一一0榜样之光05丨黄禹:成长“乐土” 圆梦清华

2023年7月,黄禹作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渝计乡育”实践支队成员赴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开展调研和支教活动。


(相关资料图)

此时,距离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已经过去一年。

清华梦始于何时?黄禹说,或许是七年前初至北京时,在清华校门前的匆匆一眼;又或许是在初中拔得头筹时天马行空的期冀……清华梦的实现,与重庆市第一一0中学校这片“成长乐土”密不可分。

好习惯从初中养成

“自学能力强、会听课、做好假期计划……我的很多习惯都是从初中养成,延续到高中、直至现在。”

对于自学与听课能力的培养,黄禹认为,这与自己在六年级时开始接触初中的数学知识分不开,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对自己感兴趣的、更深层次的内容,总能花心思去挖掘。同时,每节课前,黄禹会提前熟悉老师要讲的内容,从而把握好课堂40分钟的高效学习。

会自学、会听课,还需养成自律的习惯。如何自律?对于那时贪玩、偏科的黄禹而言,自律秘诀隐藏在一张张细致的时间计划表中。假期里的计划表简单而实用,黄禹将每天的空余时间罗列出来,再把自己学习、娱乐等安排,详细到每件小事,挨个填在计划表上。

“在做计划的过程中,我对文科的学习兴趣逐渐增强起来,弥补了偏科的倾向。”从初步尝试到成为自然,黄禹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一套“成长计划”,学和玩的时间管理也游刃有余。

课代表涵养学科气质

出身于教育家庭,父亲是一名初中数学老师,从小的耳濡目染,让黄禹对数学一直保持高度的兴趣与热爱。初中时,黄禹是班上的数学课代表,时常代替数学老师为同学们讲题。

然而,当谈到第一次讲题经历时,黄禹以“一塌糊涂”“完全讲不清楚”来形容,“典型的看似‘数学天才’,一番讲解下来,自己都不清楚在讲什么,其他同学也听得满脑子糊里糊涂”。

这一次经历过后,黄禹便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讲题能力。“会做题和会讲题完全是两码事,讲题过程中很考究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在数学老师张前瑾的引导之下,黄禹把讲题当成是对自己做题过程的反思总结,每做完一道难题,便开始回溯反思,总结自己的做题思维,从读题审题、到步骤分析,再到解题注意事项,一步步梳理做题逻辑。

作为数学课代表,黄禹还利用课余的零碎时间,做好老师的得力助手。一份半期总结至今还被张前瑾收在办公室,总结里写道:“班上学习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希望成绩先进的同学多帮助其他同学,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能够得到提升,特别是在基础与细节的处理上。”

表达自如、逻辑清晰、思维缜密,在作为课代表的成长中,黄禹不断涵养学科气质。

努力的时刻闪闪发光

成长路上,少不了“黑历史”。

中考百日誓师大会上,黄禹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当时站在台上,我眼神都是模糊的,拿着话筒的双手止不住颤抖,说话也结巴起来……”回忆起这段经历,紧张怯场的感觉至今还记忆深刻。

黄禹说,那时便觉得,在公共场合讲话的能力尤其重要,以后可能还会面对类似的场合,不能每次都怯场。随后,通过有意识的锻炼,如今他在任何场合都能从容不迫、流利演说。

老师们的教学能力与带班智慧,让同学们深深折服;非应试的校园环境与学习空间,让成长拥有更多可能性……“这是一片成长乐土”,如今,已经步入大学的黄禹,仍觉得在一一0中学的那段日子在闪闪发光。

回顾初中三年时光,习惯养成、学科学习、自我补充,一点点积蓄起来的能量,铺就黄禹圆梦清华的成长路。黄禹笑说:“我的清华梦,也在这片‘乐土’上成真了。”

(文章来源:上游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