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波“抢盐潮” 请别骂错人


(资料图)

国内多家媒体报道,8月24日,日本政府不顾国内外一致反对,正式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受此事件影响,一些大城市出现“抢盐潮”,超市食盐区货架被搬空,多个电商平台食盐显示“缺货”“补货中”。

与以前“抢盐潮”类似,此次风波中的抢盐主角,仍以老年人、退休大爷大妈为主,当然也不乏跟风从众的中青年人。有关部门的应对基调是理性温和的,发布权威信息,疏散民众焦虑,呼吁理性消费。但在社交网络上却充斥着一大批杂声:说抢盐群众,愚昧、无知、交智商税……甚至上升到国民素质。

非理性抢盐、囤盐,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市场)来说,都是弊大于利,肯定不值得提倡。但对于普通民众的这种非理性行为,没必要过度苛责。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类在面临不确定或受威胁的情况下,用可接受的小额成本换取安全感,其实是一种本能的应激反应。在铺天盖地的网络新闻、朋友圈信息,加上从众效应的影响下,人们抱着有备无患、“别人抢为何我不抢”的心理参与抢盐,这不是很正常吗?千人千面,每个人的知识储备、认知能力不同,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对谣言有辨别力。事实上,有关我国食盐的储备状况,井盐湖盐海盐的市场占比,核污水对人体影响等,绝大多数国人是不清楚的。部分辨识力弱的民众听到谣言或鼓动性说法后跑到超市囤盐,既不违法又未害人,能有多大的错?站在所谓的道德、知识制高点上指责同胞,这种自作聪明,不见得有多高明。

莫让奇谈怪论模糊了真正的焦点——这波“抢盐潮”是如何兴起的?谁才是幕后推手?媒体报道称,这应该与部分微信群、朋友圈散播的耸动信息,以及大量网络带货主播的有目的性引导“脱不了干系”。在不少带货直播间里,主播们大肆推销着湖盐或井盐,建议消费者“按箱囤”。部分人还援引韩国民众大量抢购囤盐的新闻,刻意营造恐慌情绪。这些推波助澜的商业力量,或许才是这次“抢盐潮”的始作俑者,才是忽悠消费者抢购的最大赢家,才是舆论该口诛笔伐的声讨对象。相关监管执法部门应及时出手,互联网平台也需积极履行主体责任自查自纠,依法严厉打击相关主体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等不当商业行为。

此外,市监、盐务等职能部门应继续及时开展辟谣、查谣工作,将食盐产销现状说明白、讲清楚,最大程度上消除民众疑虑,并积极调动产业链资源,确保各地商超食盐供应到位,如此谣言不攻自破。

每次抢盐风波,都是一次大型的全民科普行动。希望人们的判断力和科学素养能够从中得到提升,让抢盐闹剧不再上演。

(文章来源:上游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