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利用信息化技术精准调控是实现低碳的重大举措

今日(2月25日),以“数字引领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在四川省成都市拉开帷幕。下午,“数字科技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分论坛拉开帷幕。本场分论坛由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指导,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网络信息总体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


(相关资料图)

论坛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专家委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江亿以视频演讲的方式,对如何利用信息化、智能化完成能源转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精准调控是实现低碳的重大举措

“低碳化,改变能源结构,完成由碳基能源向主要由可再生能源构成的零碳能源结构的转型,这可能是本世纪全人类面临的一个伟大任务,也是我国在今后四十年间必须完成的重大战略。”江亿说道。

完成能源转型,就可以不再被石化能源导致的能源安全、大气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所困扰,真正实现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这将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内容,也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能源转型是一场涉及各个领域的革命,如何科学、高效、及时地完成,让经济活动发展得更好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完成它既要高瞻远瞩的规划、科技的创新,也需要有效的工具、创新的手段具体操作实现。”江亿指出,“低碳化、绿色化是我们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信息化、智能化是给我们提供前所未有的工具,使我们有可能利用这些新技术、新手段完成绿色化这一伟大使命,同时还可以反过来由需求侧的需要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健康发展。”

江亿进一步表示,“因为能源输配转换和终端利用的复杂性,在目前能源利用水平状况下是相对低下的,平均的能源有效利用率不超过60%,也就是说我们有一半的能源,由于各环节不能精准地调控,结果通过不同的方式所损失或者耗散,最终浪费掉。”

因此,在江亿看来,通过精准调控来实现节能降耗是实现低碳的重大举措。

他说:“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对各个与能源有关环节的精准控制,可以有效减少或者避免各种损失,从而得到能源的全面有效利用,这里当然要依靠各环节的创新性改造,使其有可能提高效率,避免损耗。但在很多情况下,又离不开精准和自动的调控,以及系统的全面协调和融合,传统的模式,很多能源耗散是难以避免的,而信息化、AI以及大数据技术却可以使得我们的很多设想成为现实,很多不可能转变为可能,这就是信息化助力低碳发展。”

“新型电子系统的建设将是零碳能源系统最重要的任务”

低碳化的任务之一是对能源系统的革命,并且解决新形势下的新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数字化系统的建设。

江亿认为,新型电子系统的建设将是零碳能源系统最重要的任务。

他介绍道:“比如零碳电力依靠风电,未来风电、光电将提供60%以上的电力,而面对风电、光电不可控及不可调的问题,就必须解决新的电源结构下电网的调整。以前电力系统是‘源随荷变’,发电厂根据用电侧的数据来调整自己的输出,动态满足功率输出。当大比例转为风电、光电之后就变了,就要求电力系统变成‘荷随源变’,也就是说把大部分储电调节的功能转移到用电侧。”

另一方面,数字化的基础是强大的算力,而低碳化也促进了数字化的发展。

江亿说道:“电源到储配,储配到调节,都是从目前的集中方式到向更多的靠各终端分散的方式来解决,这里没有信息化的技术支撑和助力,恐怕是很难实现的。因此低碳转型反过来又为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提出大量的新需求,这也是挑战。”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