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天做出产品”到“先进制造业解决方案中心”

近两个月,大公坊iMakerbase国际加速器CEO丁春发的朋友圈透露了他忙碌的行程:3月中旬,拜访韩国创新机构,与韩国创业团队交流;4月初,开启日本创新之旅;4月中旬,接待日本、香港、东莞等地参观交流的企业;4月底,考察优秀硬科技企业,助力企业“出海”韩国。

与丁春发一样,在这个春天,宝安许多企业都频频开启了繁忙模式。作为深圳的“制造压舱石”,宝安以其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完善的产业链蜚声国内外。在深圳,有句话广为流传:“有创意到宝安,一天找齐上下游,三天做出产品,最长也不超过七天”。


(资料图)

不过,细细观察可以发现,随着湾区城市群分工体系的不断完善及宝安产业升级持续加速,宝安产业链的辐射能级也在快速提升。当下的宝安,不仅可以“一天找齐上下游,三天做出产品”,产业生态更是开始“融湾出海”,已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先进制造业解决方案中心”。

宝安孵化,下游生产,串联湾区创新生态

坐在宝安泰华梧桐岛的办公室里,千巡科技创始人王淮卿每天都能看到窗外的变化。在他的窗前,建设中的深中通道气势如虹,“通车以后,从这里出发,半个多小时就能直达中山马鞍岛。”

千巡科技创立于2018年,主打产品是应用于各类危化工业和区域综治的“巡检机器人”,是国内唯一一家“把巡检机器人和工业互联网数据化应用场景打通了”的创新型企业,今年产值将破亿元。

虽成长迅速,但公司的“物理体量”却并未因此急剧膨胀:“我们的团队主要承担研发、设计、市场等核心工作,生产环节依靠周边的下游合作伙伴来做,比如北面的沙井有德普、益华。另外,东莞滨海湾新区有很完整的PCB(印制电路板)生产链条,机械加工、核心元器件装配等都能在那里完成。”王淮卿说。

王淮卿口中的德普、益华是位于宝安沙井的两个大型电子市场,大到一台机床,小到一个螺丝钉,都可以从这里买到,这种“电子广场”模式也是宝安能够实现“三天把创意落地成产品”的重要一环。而在宝安孵化新技术新产品,到滨海湾新区及其他周边地区进行加工、装配、生产,则是近年来宝安创新型企业的“新常态”。

协同创新是湾区发展的题中之义。随着湾区城市群分工体系的不断完善,叠加宝安创新能级增强,传统加工制造业向深圳周边迁移是大势所趋,这也意味着,宝安的产业链正在开启新一轮延伸,和湾区的产业体系进一步融合,像千巡科技这样“宝安研发孵化,下游配套生产”成为了大批企业、特别是中小创新企业的选择。

“宝安是深圳的创新大区,是湾区的交通枢纽,聚集大批年轻工程师,是企业创新研发首选之地。同时宝安又有极好的产业基础,和制造业强地东莞、佛山等无缝对接,在土地资源趋紧的现实约束下,能较好解决中小创新企业的生产需求,满足这类企业高转化率、高附加值的目标。”贝腾科技创始人郭应辉说。

经济学家樊纲曾表示,湾区城市群通过分工,构建起了区域创新生态,使得大湾区的各个城市能够互相促进,在科研和产业的发展当中携手共进。向东可触摸深圳创新脉搏、向西可倾听湾区涛声澎湃的宝安,无疑正日益成为串联湾区创新生态的关键“连接点”。

总部研发+生产基地,“母工厂”打造工业“大脑枢纽”

近段时间,因为着急赶订单,深圳市光辉电器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宗光频繁地来回于宝安石岩总部与东莞制造基地之间,协调各类生产事务。

在国际上,像光辉电器这种“总部研发+生产基地”的模式,有一个很通俗的名字——母工厂。

“母工厂”源于日本,是城市发展压缩低端产能空间、发生产业迁移的背景下,将高新技术留在本土、本地,留住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有效举措。

“母工厂”是企业的“工业大脑”,承担着企业研发、产品中试、技术培训、核心产品制造等功能,同时负责向下属“子工厂”转移成熟的生产技术、技术人才、新设备、管理方法等。与“宝安孵化,下游生产”和总部经济不同的是,“母工厂”自身承担生产与制造职能,具备生产车间和高端设备人才,其他子工厂则批量化复制母工厂模式生产。

以制造业立区的宝安,在产业发展进程的驱动下,“母工厂”模式已初现雏形。2021年底,广东省国研数治规划研究院做过一项调研,结果显示,作为深圳的产业大区、工业大区,宝安已有近60家达到“母工厂”建设要求的企业,宝安“母工厂”主要为“子工厂”提供技术支持、人员技能培训、品牌推介、人才输出、产品中试等方面支持,为生产环节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

例如,深圳欧陆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主公司坐落于宝安,在东莞、赣州等地的工厂均设有制造生产基地,根据宝安主生产基地的信息统一标准化生产。欣旺达2020年在石岩水田工厂建成首条5G+工业互联网产线,经过近3年的稳定生产、扩产后,这种5G+工业互联网生产模式将被复制到欣旺达在广东、江西、浙江、安徽、山东的其它生产基地。

当前,“母工厂”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今年2月召开的深圳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上,深圳市政协委员周璇就提出,深圳可以推行“母工厂”模式,发挥“母工厂”集聚效应,以推动深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宝安也正加快“母工厂”布局。2023年宝安“一号文”明确,要发展总部制造,“探索飞地经济,采取‘总部研发+生产基地’模式,加强与周边城市产业协同。支持制造业企业设立研发总部,建设‘母工厂’,为‘子工厂’提供标准化生产、技能培训等支持。”

创新硬件供应链模式,助力硬科技企业出海

走进宝安航城创新创业园,大公坊iMakerbase国际加速器的LOGO掩映在树木中。

大公坊iMakerbase地方不大,“能量”却不小。这是一家国际化、深度新硬件创客加速器,在韩国首尔和意大利都灵设有国际工作站,在加拿大、美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国设有国际创新联络处,和多家国内外创新机构密切合作,已深度孵化国际项目近百个,是深圳唯一入选“深圳市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和“深圳十大海外创新中心”的企业。

CEO丁春发在宝安创业已有十几年了。工业设计师出身的他,以极其敏锐的触角,很早就发现了宝安在成果转化方面的巨大优势,2015年设立了大公坊创客基地,喊出了“从创意,到实现”的理念。

多年过去,大公坊的边界不断延伸,开始探索“硬件供应链孵化模式”,活动范围也从国内走向了海外,用深圳、宝安及其周边硬件供应链优势服务全球硬件创新创业。

“我们希望可以搭建起深圳、宝安甚至大湾区的企业与海外创新机构的桥梁。”丁春发介绍,一方面,大公坊将日本、韩国等国家创新孵化机构的孵化成果引入深圳、宝安,为他们提供落地转化的解决方案,快速解决企业在创意实现中面临的供应链痛点;另一方面,大公坊联合多个国家和国际机构,搭建国际创新联盟,帮助湾区、深圳、宝安的优秀项目出海全球,寻找和培育市场。

经过几年的探索,大公坊iMakerbase国际加速器已经孵化出了多个有影响力的国际创新项目。韩国ThirdEyes勘探无人机、水下无人勘测船是韩国首尔创业营推荐入驻大公坊韩国工作站的优秀项目团队,拥有多项全球领先核心技术,是首尔市政府投资项目,由大公坊负责该项目的供应链管理,目前已经完成第一批量产。韩国爱笛声音科技项目由三星的声音处理核心团队创立,已获得TCL、坚果科技、小鹏汽车等厂家的大批量应用,通过大公坊对接,该项目芯片算法已应用于步步高声音类产品中。

“宝安及周边是全球硬件供应链体系最完善的地方,又集聚着孵化国际硬件创新项目的各类资源。大公坊iMakerbase国际加速器希望以深圳、宝安为圆点,持续创新供应链模式,助力国际协同创新。”丁春发说。

(文章来源:南方Plus)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