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厚植绿色优势 成都这样探寻绿色低碳数字生活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实现经济发展与减污降碳双赢,擦亮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成为全国各地关注探索的重要议题。科技、医疗、消费、教育、出行……从日常观察看,“双碳”一方面在不断给生活带来新尝试,另一方面也在创造着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2月25日,以“数字引领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在四川省成都市拉开帷幕;当日下午,在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办的“绿色低碳数字生活”分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及行业领军者围绕数字生活细分场景深入探讨。值得注意的是,会上来自北京市、山东省、四川省生态环境系统及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相关负责人,对地方政府如何探寻“双碳”目标前沿趋势,推进碳达峰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经验做法及典型案例进行了分享。其中成都“碳惠天府”机制获得现场嘉宾关注。
(相关资料图)
“碳惠天府” 创新市民绿色生活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明确,生活绿色化的声音愈发明显。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政府、企业、公众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2月25日论坛现场,在典型案例分享过程中,“碳普惠”这个绿色低碳创新发展的关键词,多次被提及。碳普惠是以生活消费为场景,为公众、社会、中小微企业绿色减碳行为赋值的激励机制,是生活消费端减碳的重要方式。全国各地,都将碳普惠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山东省通过建立碳排放指标收储调剂机制,实现碳排放的减量替代;首都北京通过联合众多企业在全北京推动建立了个人碳账本,用碳普惠带动绿色消费,促进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转变;四川省泸州市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积极探索公众参与低碳减排的便捷途径。
在全国各地都在探索碳普惠的创新应用的浪潮中,成都抢抓时机,创新提出“碳惠天府”品牌。2020年3月,成都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构建“碳惠天府”机制的实施意见》,在国内首创提出“公众碳减排积分奖励、项目碳减排量开发运营”双路径碳普惠建设思路,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引导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2022年11月,成都新增37个“碳惠天府”线上线下碳积分新场景。在线上,多走一公里、骑共享单车、停开一天车、环保随手拍……如今这样的减碳场景在成都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目光转至线下,如今“碳惠天府”在构建绿色出行、参与环保活动等低碳场景的同时,通过制定低碳评价规范,引导餐饮、商超、景区、酒店等实施低碳管理,赋予场景内消费行为低碳属性,丰富公众碳积分获取途径。
低碳环境效益实现价值转换
“突出公园城市价值转换。系统制定碳减排量大、环境效益好的项目方法学,引导实施节能改造、低碳管理、生态保护的企事业单位开发出售碳减排量,使生态建设、节能降碳项目产生的环境效益呈现经济价值。”会上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气候处处长对“碳惠天府”这样描述。
当前,成都正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全方位优化空间、产业、交通和能源结构,紧抓源头控碳、精准降碳关键环节,推动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积极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和超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
在此过程中,“碳惠天府”作为探索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承担起引导企事业单位实施节能改造、低碳管理、生态保护后开发出售碳减排量,动员全社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作为买方参与碳中和公益行动,形成碳减排量“开发-消纳”闭环,助力项目路径与全国碳市场形成互补的重要作用。
截至2022年,“碳惠天府”开发碳减排项目70个,审核登记碳减排量11万余吨;一汽丰田、四川新网银行等167家单位、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等115场会议活动,通过购买“碳惠天府”碳减排量参与碳中和公益行动,累计消纳碳减排量约6万吨、认购资金近100万元,使生态建设、企事业节能降碳产生的环境效益实现价值转换。
将“碳惠天府”打造成具有成都特色、全国领先、全球影响力的碳普惠新样板,已成为成都生态环境的一大奋斗方向,2022年发布的《成都市深化“碳惠天府”机制建设行动方案》亮出了三年目标,2023年“碳惠天府”平台用户突破200万人,使用普及率大幅提升,全社会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积极性明显增强。2024年,机制进一步完善,普惠激励效果持续增强,碳减排量开发消纳实现扩面提量,在引导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的成效更加明显。2024年后,“碳惠天府”机制成熟定型,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逐步成为全社会的自觉选择。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关键词: